我國的重要農作物除了水稻、小麥、玉米等外,還有棉花,在我們的穿著方面,永遠離不開棉花,棉花的應用非常的廣泛,而我國還研究了另一品種棉花,雜交棉,在我國長江流域具有大面積的種植,在種植棉花的過程中,葉面積的大小與其產量和品質有著密切的關系,本文通過
葉面積儀研究雜交棉不同葉單株的葉面積變化動態。
一、雜交棉不同葉單株的葉面積變化動態
經過葉面積儀的檢測,發現雜交棉不同葉在整個生育期內也呈動態變化過程,但不同葉的動態變化過程有所不同,在棉花發育的早期,光合作用的產物主要分配給葉片生長,葉面積的增長有充足的同化物供應,主要受到品種和葉片發生速度等的限制。在此階段,葉面積指數隨著時間呈指數增長,隨著棉花生育進程的推進,蕾、花、鈴的增加,分配到葉片中的光和同化物減少,大量的同化物用于棉花產量器官的建成和生長上,加上棉花葉片相互遮陽,病蟲害發生加重等因素,葉片的衰亡速度增加,此時的葉面積增加主要受到源不足的限制,進入了非指數增長階段。
經過葉面積儀的研究,并結合圖1來看,高產雜交棉在整個生育期內,其單株葉、主莖葉、葉枝葉和果枝葉的葉面積變化動態均遵循一元二次方程曲線規律,根據楊青華等研究表明,單株葉面積變化動態呈單峰曲線,這與我們研究的大體上是一致的,單株的葉面積從現蕾期到盛花期增長一直較快,基本上呈線性增長,到盛花期以后增長減慢,到鈴期達到最大值,為1845.39cm²。進入鈴期以后,單株葉面積開始下降,到吐絮期下降到1586.24cm²。從現蕾期到盛花期,主莖葉的葉面積一直在不斷地增大,在盛花期達到最大值,以后開始下降,從鈴期到吐絮期的葉面積下降最快,到吐絮期,葉面積儀測定的主莖葉的葉面積與盛蕾期的葉面積基本上持平,從盛蕾期到開花期,葉枝的葉面積增長基本上與果枝葉的葉面積增長相一致,但進入開花期以后,果枝葉的葉面積增長加快,超過了葉枝葉,并且在吐絮期達到最大值,葉枝葉的葉面積從盛蕾期到鈴期一直保持一個平穩的增長速度,到鈴期達到最大值,進入鈴期以后,一直到吐絮期基本保持同一水平,變化不大,從整個葉面積的變化動態分析來看,高產雜交棉在生育后期單株葉面積的變化主要取決于主莖葉的變化,由于主莖葉葉面積的迅速下降導致了全株葉面積的迅速下降,這除了打頂等因素的影響外,主要是由于雜交棉在生育后期, 其主莖下部的葉片的陸續脫落造成的,而果枝葉和葉枝葉在此階段的葉面積基本上保持不變,因此其與整株的葉面積變化關系不大。